住疆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军:用履职脚步丈量民意温度

来源:丝路同心圆

积极宣讲会议精神,参加学习座谈交流、开展业务调研考察……自参加完2024年全国两会以来,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新疆欧美同学会(新疆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明军,除了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其余时间几乎都投身于基层一线。

刘明军不仅是连任三届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他始终秉持着“脚下沾满泥土、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心声”的履职理念,这也是他担任政协委员十几年来最为重要的心得体会。

“要珍惜每一次到基层调研的机会,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实情、体察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刘明军表示,“要做接地气的委员,多倾听群众和一线的声音,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务实、更管用。”

刘明军始终坚持带着问题调研,从调研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一年,作为新疆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他深入牧区,走进养殖场和繁育基地,仔细排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

针对自治区羊产业规模化养殖面临的困难,刘明军提交了“关于缓解规模化舍饲养羊亏损压力的意见建议”,建议得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积极回应,部分建议被采纳;结合自治区羊产业发展规划部署以及《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他撰写了“新疆羊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报告,得到了自治区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委员履职尽责要尽量发挥自身所长、贡献专业力量,提出‘有血有肉’的建议,绝不能讲外行话,更不能把不成熟的提案提交大会。”刘明军还强调,委员要善于调查研究,务必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努力使所提对策建议切中要害,不做“大水漫灌”式文章,不写空洞无物的报告,不提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

建议“实”,“回声”就响。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刘明军提交了“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促进边疆牧区乡村振兴”的提案。该提案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的肯定和积极评价。尤其在边疆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草地流转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建议,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并列入2024年部门工作计划。

2月24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刘明军第一时间召集研究所成员集体学习文件精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不断提升育种能力和良种性能水平继续贡献力量。”通过电话交流,仍能深切感受到刘明军坚定执着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