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小磨坊到大型食品企业 这家公司背后的金玉“粮”缘

来源:柯坪县委统战部、柯坪县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2025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100人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其中,来自新疆的特变电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阿克苏民光农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地力江·尼牙孜2人获此称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当风吹过麦浪、石磨碾过麦粒,空气里浮起白色的尘雾,这是北方人最熟悉的“面香”。多年前,以面粉加工厂起家的阿克苏民光农资开发有限公司,还只是南疆小城柯坪县的一个地方企业,彼时公司的创始人阿地力江·尼牙孜、麦麦提·尼牙孜、阿里木·尼牙孜三兄弟怀揣着“要把企业办成能给各族群众造福的企业,能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企业”的梦想,彼此勉励,踏上了一条“逐梦”之旅。

图为阿地力江·尼牙孜与证书的合影。

今年7月,公司总经理阿地力江·尼牙孜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成为两名新疆获此殊荣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一。而从一个乡村小磨坊,到大型食品企业,这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温暖情缘。

汉族“曾爸爸”与维吾尔族儿子的不解情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麦麦提、阿地力江、阿里木三兄弟的父亲尼牙孜在经营水磨坊期间,结识了只身一人来新疆闯荡的河北青年曾新斗。

当年,尼牙孜作为大队干部,不仅帮曾新斗介绍活干,还经常请曾新斗到家里吃饭。一来一往之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曾新斗这个从外地来的年轻小伙子带给尼牙孜许多新的想法——将水磨更新成电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1992年,就在尼牙孜家的磨坊生意越来越好时,尼牙孜却因急性心脏病离世。看着因家中失去顶梁柱而手足无措的三兄弟,曾新斗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但电磨还得转。别担心,我会和你们在一起,做你们的左膀右臂。”

图为阿地力江·尼牙孜(中)与曾新斗(右二)以及其他家人朋友的合影。

从那一刻起,三兄弟心目中的曾新斗,已成为血浓于水的亲人。当三兄弟抓住优惠政策想建面粉厂而苦于缺乏资金时,“曾爸爸”果断伸出援手。在三兄弟的工厂建设过程中,曾新斗日夜待在工地上,打地基、垒墙体,画图纸、抓质量、赶进度,事无巨细地操心。有时材料供不上,他就先拿自己的钱垫……1995年,柯坪县第一家面粉厂——艾力努尔粮油加工厂正式投产,这是阿克苏民光农资开发有限公司梦想开始的地方。

新建的面粉厂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面粉质量好。前来加工面粉、购买面粉的人排起了长队,三兄弟感受到了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的便利,也看到了南疆偏远县城传统农业发展的生机。

十年磨一剑小作坊的惊人蜕变

2007年的柯坪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阿地力江三兄弟成立的艾力努尔粮油加工厂只能加工本地少量农户的小麦。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他和兄弟带着采用“低温低速低压”加工技术生产的新面粉,第一次踏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舞台。

“当时没人知道柯坪县的小麦,但我们相信自己的技术。”阿地力江回忆道。这项创新技术通过低速研磨、低温加工,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生产的面食柔韧且麦香浓郁。

图为工人正在操作现代化面粉生产设备。

在中国—亚欧博览会上的推介效果远超预期。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旱田小麦粉、麦芯粉等产品拿下黑龙江省的大宗订单;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恰玛古系列产品成为全国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的亮点。

从那之后的十年间,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员工从40余人增至300余人,产品从十余种扩展到六大系列上百种,年产值从3000万元跃升至3亿元左右。曾经的地方小厂,如今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走进今日的阿克苏民光农资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与科技创新成果随处可见。“我们新增了2台扒谷机、3台卸粮机,完成28台设备校验。”公司的一名厂长艾散江·卡哈尔介绍说,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从未止步。

黑土地与戈壁滩:万里“粮”缘缔结两家亲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伙伴的携手同行。2023年盛夏,第五届中国粮交会上,在新疆与黑龙江两省区粮食部门的见证下,阿地力江与秋然米业董事长顾冰松紧握的双手,签下一纸推动“疆粮东运”的战略框架协议。这场签约不仅促成了两家企业在粮食种植、销售方面的深度合作,更埋下了新疆和黑龙江两地两个家庭情谊的种子。

今年6月,顾冰松之子大婚的喜讯传来。阿地力江携爱女跨越山河,从南疆奔赴千里外的松花江畔。婚礼现场,他献上精心准备的柯坪杏干、核桃馕和手工刺绣:“我们的麦子能扎根黑土地,靠的是像亲人一样的伙伴!”——这句承诺,早已被秋然米业渠道年销8000吨柯坪面粉的数据印证。

情谊的双向奔赴在今年7月的阿克苏迎来高潮。在阿地力江长子婚礼现场,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宴会厅门口,顾冰松刚结束黑龙江稻田巡查,便辗转两趟航班抵疆,一路疾驰直奔婚礼现场。他用力拥抱阿地力江:“一个月前你从戈壁来黑土地喝我儿子的喜酒,今天我必须来吃你儿子的喜宴!”两位父亲用馕包羊肉与夏粒谷大米做的“同心饭”,引得满堂欢呼。

扎根乡土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2025年盛夏回望,阿地力江的公司已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并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了183名农牧民稳定就业,促进柯坪县6.2万亩冬小麦种植标准化,还创新推出“订单保底+合同价收购+二次返补”的订单农业机制,以高于市价15%的合同价保障农户收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21年,阿地力江在自治区举行的一场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庄严承诺:“今后我和我的企业要继续担负起社会责任,助推家乡经济发展,为新疆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新疆艾力努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25年夏粮收购季到了,公司的粮站再现繁忙景象。在收购现场,公司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免费为农户提供茶水、防暑药品。同时,筹集5000万元收购资金,开通绿色支付通道,确保农户“粮出手、钱到手”。

玉尔其乡村民达吾提·托合提抚摸着金灿灿的麦粒,笑容满面:“这20亩的小麦,过完磅就能拿到钱,这一刻我感觉幸福极了!”

从曾新斗老人当年的默默守护,到大西北和大东北的亲密合作,这些温暖动人的情缘早已化作漫天星辰,缀满来时之路。现今,阿地力江、麦麦提、阿里木三兄弟始终秉持着初心,带领公司稳健地走好产业振兴路上的每一步,在新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与各族乡亲一道铺就共同富裕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