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帕米尔高原上闪耀的民族团结之星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新疆(含兵团)有22个集体、26名个人获表彰。这些模范集体和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丝路同心圆”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专栏,推出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简称“塔县”),因气候恶劣、空气稀薄,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然而,塔县班迪尔乡派出所教导员、一级警长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却把根深深扎在这里,践行着“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工作要求更要高”的精神,默默守护着国境线和各族群众,用自己30年的忠诚与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的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受到同事们的热烈欢迎。资料图片

2024年,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全体基层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不懈努力的赞扬。

传承父辈精神守护边境安全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的父亲阿瓦孜拜克・沙帕尔拜克是塔县第一代民警。从小,父亲的奉献精神以及乡亲们对父亲的敬重就深深影响着他。入职时,父亲的教诲“要做党和国家的螺丝钉,脚踏实地安心工作,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成为合格警察”成为他坚守岗位的座右铭。

在警务室工作期间,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探索出一套贴合塔县特点的工作方法。他推出白天“看”、晚上“巡”、深夜“守”的24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显著提升了辖区的治安水平。同时,他在人口集中点设立3处“治安情况通报栏”,向各族群众承诺“有困难找那迪拜克,随叫随到”。通过不懈努力,辖区盗窃案件大幅下降,村民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在执勤途中。资料图片

此外,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在日常走访中总结出进家门、进本子、进脑子的“三进法”,坚持勤走、勤看、勤听、勤问、勤记的“五勤”原则,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被群众赞为“活字典”“活地图”。为了边境安全,他常年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始终坚定:“塔县虽偏远,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警察坚守,保卫边境是我的光荣使命。”

扎根基层一线心系群众冷暖

2011年8月,塔县班迪尔乡派出所决定在平均海拔3400米的波斯特班迪尔村和新迪尔村之间成立警务室。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主动请缨,成为这片广袤区域的“片警”。他负责的片区达2000平方公里,分散居住着上百户牧民。

警务室成立初期,条件艰苦,没有办公场地,他征得领导同意后,在两村间的空地搭起棉布帐篷,一住就是16个月。那段时间,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巡逻执勤,被亲切地称为“帐篷哥”。

作为人民警察,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2011年的一个寒夜,牧民沙力江・沙吾提家的20只羊失踪,对以放牧为生的家庭来说是沉重打击。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得知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顶着寒风寻找,数小时后在隐蔽山谷找到羊群。而他却因体力不支倒在送羊回家的路上。此事让辖区群众深受感动,他不仅是警察,更成为了大家的亲人。

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向牧区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政策与声音。资料图片

除日常工作外,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他带领巡逻队员义务劳动,帮群众收割庄稼、修理房屋,组织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他的带动下,辖区群众团结一心,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他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

如今,年过半百的那迪拜克・阿瓦孜拜克依然坚守在为民服务的一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的事迹激励着高原各族儿女为守护家园、促进团结而努力,也向外界展现了新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