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马泰·俄白克:牧区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7日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新疆(含兵团)有22个集体、26名个人获表彰。这些模范集体和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丝路同心圆”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专栏,推出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30多年如一日,在海拔3000多米的牧区为各族牧民行医治病,伊犁州特克斯县牧业包扎得尔库克苏温泉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居马泰·俄白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者”。今年,他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比起县城医院,牧民更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居马泰·俄白克说。

居马泰·俄白克小时候经常被半夜急匆匆的敲门声惊醒。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儿子,爸爸又救了一个人”。

准备前往牧区巡诊的居马泰·俄白克。巴莎·铁格斯摄

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就是一名老医生。一只老式皮药箱、一匹马、一个装满药的马褡子、一件绑在鞍后的皮大衣就是父亲的全部行头。

在父亲的影响下,居马泰·俄白克选择作一名医生。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主动到偏远的包扎得尔牧区卫生院工作。临别时,父亲郑重地拉着他的手说:“你要接好我的班,这个我用了十多年的药箱送给你,它就是我的眼睛,会一直看着你,做个称职的医生。”

居马泰·俄白克接过父亲的药箱,在包扎得尔牧区扎下了根。

包扎得尔冬牧场距离县城100多公里,是一个让各族牧民从心底里感到畏惧的地方,这里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凿山而建的狭窄牧道在山间蜿蜒,另一侧就是悬崖峭壁。每年牲畜转场时,都有牛羊失足跌下山崖,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堑之地”。

居马泰·俄白克在为牧民送药。来源:伊犁零距离

每到冬季,居马泰·俄白克就会骑着马、背着药箱、挂着装满药的褡裢前往包扎得尔牧场巡诊。

牧场许多地方没有信号,消息全靠牧民之间传口信。只要得到谁家有病人的口信,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雪,他都会立刻出发。遇到情况危急的病人,居马泰·俄白克还会铤而走险选择翻越海拔4000米的达坂抢时间。

200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铁克泰克沟深山中一户生病牧民托人捎来求救口信,居马泰·俄白克立刻备好药品赶往山里。冬季的山陡路滑,他正着急赶路,突然马蹄打滑,人和马滚下悬崖,马儿当即摔死在数百米的山崖下,居马泰·俄白克幸运地跌落到一处稍平整的崖壁上,昏迷过去。

刺骨的寒风加上右腿受伤,钻心的疼痛刺醒了昏死的居马泰·俄白克,这样死里逃生的场景,居马泰·俄白克自己也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从医30余年来,居马泰·俄白克一直坚守在天山深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乡亲们生病时都能及时得到救治,健康快乐地生活。

他常说:“有钱没钱都先治病”。行医这些年,居马泰·俄白克为各族牧民减免、垫付的医药费及诊疗费超过10万元,巡诊里程更是达到20余万公里,他用青春守护着祖国边陲这片牧区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

巡诊途中,除了40多公斤药品,居马泰·俄白克还会坚持尽可能多地带上宣传材料,结合各族牧民生产生活,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宣讲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等。当地牧民哈尼·达布尔说:“他的宣讲很接地气,不仅和我们聊得来,更能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得清,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位‘白衣宣讲员’。”

近些年来,卫生院在党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下,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改善,但居马泰·俄白克心中依旧牵挂着牧区各族群众的健康。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又自愿留在牧区的医疗队伍。父辈从医的初衷和坚守,也深深影响着居马泰·俄白克的女儿,如今他的女儿也接过这份神圣的职责,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居马泰·俄白克希望自己退休后,这些年轻人能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用仁爱之心守护包扎得尔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时光荏苒,居马泰·俄白克一家三代的医者仁心从未改变。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个家庭的坚守,居马泰·俄白克一家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带到大山深处,用实际行动维护各民族共有家园的安康。

“为牧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的根在包扎得尔,我想一直为牧区各族群众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居马泰·俄白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