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六站走进伊犁州,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作家王蒙曾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伊犁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这份好,不仅在雪山草原的画卷里,更在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烟火日常中。
近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走进伊犁州各县市的多个社区,实地感受伊犁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生动实践。
霍尔果斯市卡拉苏社区:智慧社区搭建交融“连心桥”
“以前缴水电燃气费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手机点一点两三分钟就搞定!”卡拉苏社区居民张丽的这番感叹,道出了智慧社区给各族居民带来的真切改变。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来源:霍尔果斯融媒体中心
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康俊说,近年来,卡拉苏社区搭建线上物业系统,开通水电燃气等14项生活费用缴纳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各族居民在便捷服务中拉近距离。针对就业需求,社区定期举办招聘会,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岗位,累计帮助20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用民生改善凝聚人心。
“从帮独居的老人买降压药,到为商户协调经营手续,智慧社区的‘冷技术’正让‘陌邻’变‘睦邻’。”卡拉苏社区居委委员高飞说。
巩留县鑫牛社区:劳务经纪人铺就共富“同心路”
如果说智慧服务是拉近心距的“桥梁”,那就业帮扶就是串联共富的“纽带”。在巩留县牛场片区鑫牛社区,劳务经纪人制度正让各族群众在携手奋斗中共同迈向富裕。
“我们的劳务经纪人工作室2006年就成立了!”社区党支部书记何晓丽说,目前社区有9名劳务经纪人,今年已帮400多人找到灵活就业、季节务工的机会。
图为各族群众在工厂车间工作。赵凯 摄
在一家工厂的玉米打包车间里,合木巴提·努尔巴合提说:“跟着经纪人干了三四年,一年能给家里赚三万元!”她掏出手机,亮出崭新的拖拉机照片说:“这是我自己挣钱买的。”
如今,巩留县已建立了13个劳务经纪人工作站(室)。零散的经纪人聚成“正规军”,有组织、有规模地帮群众找活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一起赚钱、一起变好”的实效里愈发牢固。
伊宁市六星街社区:嵌入式居住推进“铸牢”走深走实
就业让生活更富足,而居住环境的融合则让情感更贴近。走进伊宁市六星街社区,0.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13个民族在此生活。2024年,六星街社区党支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图为六星街上的一名摊主在整理货架。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六星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迪达尔·库钠依说,为进一步深化嵌入式居住模式的实践成效,六星街社区创新开设“六点半课堂”,邀请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更以每周奶茶会为载体,让各族居民在欢声笑语中练口语、拉家常,奶茶香里飘着新学的词句,邻里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举杯共饮中逐渐升温。
走进六星街民俗文化陈列馆,美妙的乐声传来,伊犁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正在演奏。“乐队成员共有13个民族,有退休教师、在职公务员,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迪达尔·库钠依说,手风琴奏出的每个音符,都编织成团结友谊的纽带,将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紧紧连在一起。
伊宁市托特科瑞克社区:文旅融合织就“三交”纽带
从居住的融合到文化的共鸣,旅游则为民族团结注入新活力。坐落着喀赞其景区的托特科瑞克社区蓝墙映花窗,蓝门守庭院,街头巷尾的手工艺品都染着天蓝色。其便以这抹“蓝”为起点,把文旅产业变成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引擎”。
图为游客在喀赞其景区打卡留念。来源:伊宁市融媒体中心
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卉说,社区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保护性开发喀赞其景区里的多民族建筑,打造“民居建筑博物馆”;升级景区设施,吸引117户外地商家落地,推动游客与居民从“互动”走向“互融”,在景区及商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培育502家文旅业态,带动286家居民创业、提供2102个就业岗位,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创业者”,实现民族交融与经济增收双向赋能,让各族群众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一家人”的归属感。
从智慧服务到就业帮扶,从共居共融到旅游促“三交”,伊犁州的实践证明,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感情、凝聚力量,共同书写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