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以传承英烈精神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来源:乌鲁木齐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英烈精神宣传矩阵,积极探索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路径。

深挖历史资源 让共同体意识扎根宣教工作

讲解员记录展板内容。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的关键阵地与铸魂育人的精神高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提升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讲解员们以园内安葬的烈士及英雄模范人物为切入点,深入文物库房,开启“寻根之旅”。从大量史料中挖掘出新疆各民族群众踊跃参与抗日募捐运动的历史片段、天山国防公路筑路官兵的英勇事迹,以及“人民英雄”艾热提・马木提、“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民族团结模范”库尔班・吐鲁木等烈士和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经过精心构思与艺术加工,将这些历史事件转化为10余个生动鲜活的英烈故事,融入红色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通过课程形式进行传承与弘扬。

发挥基地优势 促进红色文化展教融合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拓展烈士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完成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改造升级,新增《记忆中的你》口述史展播板块,为各族群众、青少年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搭建实践平台。通过“送展上门”等形式,深入第十八小学、第三十二、第三十三中学等8所中小学校举办“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为乌鲁木齐舰等舰艇官兵举办16场专题宣讲,覆盖700余名海军指战员。

讲解员在展厅、多媒体教室对“红领巾”讲解员进行集中培训。

围绕清明、“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节点,市烈士陵园结合线上线下,开展了“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让党旗飘扬让党徽闪亮”等主题系列活动。以抗战胜利8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了《通途——抗战时期的新疆红色交通线》《吾乡——古今同脉的团结叙事》等专题展览,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叙事与地域表达。同时,分别从上海、广州、北京的红色场馆引进《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的逐梦之路》等多部专题展览,丰富了宣教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英烈精神跨越地域引发共鸣。

创新宣教模式 推动红色基因广泛传播

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线下体验+云端共鸣”不断推动英烈精神“走出去”。构建“党建+思政+红色文化”的创新格局,与20多所大中小学、部队、公安、消防、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共建关系,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高校签订“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打造特色思政课堂。创新开展云端共读活动,以共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核心内容,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映红铸魂·云讲堂”活动,吸引六大社会群体、六所院校及25家单位的广泛参与,有效扩大了覆盖面,累计点击收听量逾2万人次。

讲解员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拓印活动。

市烈士陵园英烈事迹宣讲团奔赴南北疆12个地(州市),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英烈精神耀天山”巡讲活动。活动覆盖全疆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镇、部队、学校等,累计受教人数达9万余人次,让英烈事迹、伟大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大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