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信仰、情感、文化三个方面扎实做好青少年“筑基”工程。
夯实青少年信仰之基
以传承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主题展览馆”“五种精神育人成果展”“石油精神党性教育厅”等五大功能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年均接待参观6000余人次。2024年以来,克拉玛依市3.4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各类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知与热爱。
以思政课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全学段思政课程开设要求,在大中小学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结对共建路径,评选建立4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总牵头校作用,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深入落实“四化四好”培根铸魂行动。推行党支部进驻学部(年级组)以及“双培养”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夯实青少年情感之基
推进混班混宿,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典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等创建工作,实现混班混宿全覆盖。目前,已获评克拉玛依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71个,为各族青少年营造了共居共学的良好环境,有力促进了相互了解与情感交融。
落实交流计划,拓宽疆内外交往渠道。克拉玛依市46所中小学全部实现结对共建和学生“手拉手”。2024年,组织近百名各族青少年开展“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参观活动,组织310名青少年赴疆内外参加青少年“手拉手”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搭建青少年沟通交流桥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克拉玛依市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完成自治区语言文字达标校验收,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开展《五星耀中华》语言类竞技、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鼓励各族学生诵读经典、习练书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语言基础。
夯实青少年文化之基
厚植中华文脉根基,深耕传统文化育人沃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推动中华经典诗词诵读、中国象棋博弈、紫砂哨埙技艺等特色项目走进校园;精心打造戏曲、剪纸、泥塑等12项非遗传承品牌,实现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全覆盖。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激发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厚植民族文化基因。
传承石油精神薪火,激活工业文化育人动能。依托一号井、百里油区等42处主题教育基地开展打卡研学活动,创新推出“重走石油勘探路”“踏上独库新征程”“我也来当石油工”等实践体验项目,累计吸引9万余名学生参与,以石油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青少年心灵,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筑牢科技教育高地,培育创新文化育人生态。借助克拉玛依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资源优势,切实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惠及学生4.5万余人次。其中,克拉玛依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以科技创新赋能教育,助力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树立理性思维。
克拉玛依市从“深耕”到“破题”,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青少年心中,扣好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