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搭建平台 创新载体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丝路同心圆

巴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从西汉在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到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从马兰部队肩负神圣使命挺进罗布泊到兵团第二师、塔里木油田公司进驻开发建设,各民族始终休戚与共、水乳交融,书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辉煌历史。去年以来,巴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着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组织基层群众

开展双向交往交流交融

走到祖国“心脏”感受伟大祖国脉搏,走进燕赵大地看看河北亲人,是巴州各族儿女心底最深切的愿望。去年10月以来,巴州统筹河北援疆资金945万元,组织巴州1540名、河北省200名基层群众开展了双向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选好群众代表。选派的群众以偏远地区特别难以出疆的农牧民为主,第一次出疆1228人、占87.71%。“让基层的老百姓走出去看看,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广大基层劳动者的关心关爱,这好事办到我们心坎上了!”焉耆县王家庄牧场群众代表马春梅说,“我们大伙儿坐着火车,热烈讨论着全国各地对我们新疆的支援、河北省对我们巴州的援助,交流着这些年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真心感恩党的好政策。”

巴州基层群众赴河北、北京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时,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纪念馆前的合影。

周密组织实施。巴州党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安排,选优配强带队干部,加强与河北、北京有关部门对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天安门升国旗仪式作为每期固定活动项目,精选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民族文化宫等24个参观学习点位,让各族群众全方位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后母戊”青铜方鼎到四羊方尊,再到火爆全网的凤冠……走进北京民族文化宫,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镇色日克阔勒村村民加马力·图尔荪牢牢记住了三个单元展厅门楣上的大字“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他在参观结束后动情地说:“今天看到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古籍,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而当来自河北的群众走进巴州文博院(博物馆)、铁门关军垦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等地,他们真切地从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到了“丝路山水·壮美巴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这是一次让我难忘的经历,我在这里感受到巴州人民的深情,感悟到中华儿女对每寸土地的热爱和守护。”河北省基层群众代表周建忠说。

巴州基层群众赴河北、北京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时,在天坛祈年殿前的合影。

加强宣传教育。在活动中,州、县市宣传部门以“我从新疆来、一路向北京”为主题,加强宣传报道,在重要的参观学习点位开展直播8场次,吸引了68万多人次收看,很多群众通过视频与家里亲人、孩子同步参观学习和参加升国旗仪式,上了一堂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课。当库尔勒市哈拉玉宫镇下多尕村村民阿力甫·买买提在参加完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后,流着热泪说出“我们国家最美丽的地方就是天安门广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感动了网上网下无数人,观看直播的群众纷纷留言,“这不仅是阿力甫·买买提的心声,也是巴州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群众纷纷通过分享照片、视频进行宣讲,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给身边的亲友,成为了当地群众讨论的热门话题。

深入实施“三项计划”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巴州坚持把实施“三项计划”作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载体,分别制定了实施“三项计划”的工作方案,逐项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去年以来,巴州党委常委会3次听取工作汇报,巴州党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先后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扎实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施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青少年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去年以来,巴州组织了2300余名学生分批开展了“祖国情·中华行”参观学习活动,很多同学留下了太多的第一次,成为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巴州第三中学的学生骄吉日格泰在参加完活动很长时间后,说起这一段经历仍然十分激动。在这次活动中,他第一次参加了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一次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第一次到了孔子的家乡,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加坚定了热爱伟大祖国、努力学习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念。同时,巴州还发挥对口援疆优势,组织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与河北省学校结对交流全覆盖。去年4月,由河北省团委和巴州团委共同举办了“石榴籽·祖国行”巴州青少年河北高校行活动,巴州学生走进河北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展演、红色研学实践、交流融情等活动,与河北的师生在共听、共学、共讲、共舞中建立了深厚情谊。巴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阿依达娜·叶尔肯在参加完河北师范大学组织的活动后说:“我留下了很多河北同学的联系方式,特别想邀请更多的同学来新疆,感受我美丽家乡的好山好水和人文风情。”

石榴籽祖国行“冀疆少年手拉手籽籽同心一家亲”融情联谊欢会。

实施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立足“相互嵌入”,坚持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推动各族群众嵌入式居住,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次次都精彩”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展示活动,各族群众在相互交往交流中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库尔勒市朝阳街道结合老城区改造变“小聚居”为“大融合”,先后打造了“石榴籽”文化广场、民族团结大舞台、靓石榴工作室,常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楼、示范单位、示范户评选活动,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石榴籽乐队编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居民中广为传唱,有效实现了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互嵌同步推进。

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巴州拥有19项“全国之最”和125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同时,巴州也是进入南疆的门户和新疆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5条国道穿越巴州、2条沙漠公路纵贯南北,第三条出疆铁路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稳步运行,和田至若羌铁路建成通车,库尔勒机场36个通航点覆盖北上广一线城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巴州紧紧抓住新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有力契机,持续擦亮“山水、草原、胡杨、红色、民俗”五张名片,打造库尔勒香梨文化节、焉耆盆地葡萄酒文化旅游节、轮台金秋胡杨文化节、博湖开湖季·捕鱼节、若羌红枣节等节庆品牌,在30家A级景区集中设立了一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发布了旅游促“三交”十大典型案例,打造了“旅游+民族团结”新模式。2024年,全年旅游人数超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4%。

坚持从日常小事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巴州以更好促进各民族融居为抓手,让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实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巴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度端午佳节。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行动。2023年底,巴州第二次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评估验收。为了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全社会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巴州党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多方面听取意见建议后,决定在全州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7大行动、28项活动,巴州党委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动员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召开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会议推进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活动。通过持续推动,各行各业知道了“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应该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标准,推动全社会每个人都成为民族团结的主角、每个岗位都成为民族团结的舞台。库尔勒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建斌说:“民族团结我们基本天天讲、月月说,但到底要干什么,很多人一时说不上来,通过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活动,真正让民族团结工作从口头上落实到了行动上。”

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展示活动为抓手,通过“主场示范+节日推广”模式,组织各族群众共同开展包粽子、做月饼和戏曲表演、非遗传承展示等民俗活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更好满足群众春节期间对年夜饭的需求,2021年以来,巴州各级餐饮协会组织餐饮企业结对指导,加强春节氛围营造和菜品打造,通过大力宣传和客户分流,充分发动各类民族特色餐饮进入年夜饭市场,打造了一批招牌美食和网红餐馆,在除夕夜甚至出现一桌难求的情况,吃民族特色年夜饭过春节逐渐成为新风尚。

巴州各族群众古尔邦节前夕在鸿雁广场开展“千人共跳一支舞”活动。

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结合实际,优化各级干部职工结亲走访方式,深化结亲活动内涵,各级统战部门和民委常态组织开展了“我和亲戚游家乡”“我和亲戚有故事”等系列活动,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过节日、学历史、游景区,在相互交往、真情交融中深化了感情。现在,各级干部走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都能和群众热情地聊家长里短、谈心交心,亲戚有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节日时相互问候,在婚丧嫁娶等时相互走动,在你来我往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巴州大地呈现了石榴花开相映红、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供稿:巴州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