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即日起,“丝路同心圆”开设“史话新疆”栏目,走进博物馆、历史遗址,梳理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用历史实证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荟萃的地区,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龟兹文化宛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东西方文明,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有力见证。而龟兹博物馆,恰似一位忠实的守护者,珍藏着无数见证龟兹文化辉煌历程的瑰宝,馆中陈列着600多件珍贵藏品,每一件都在诉说着龟兹往昔的故事,为我们揭开那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龟兹,曾是古代西域举足轻重的城廓。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传播进程中,龟兹文化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文化秉承中华文明的特点,对各种文明采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根基的龟兹文化。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流芳百世,但鲜有人知“苏幕遮”这个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木质舍利盒。图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龟兹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诸多历史文物,单耳陶罐、龟兹锦、莲花纹瓦当……其中展示的一张舍利盒乐舞图尤为引人注目,更是与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苏慕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03年,人们在今天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发现了这件7世纪的木制舍利盒。起初,它被视作普通物件,在角落里沉寂了半个世纪。直至1957年,其颜色层内的绘画痕迹偶然被发现。当表面颜料被小心剥去,一幅精美的龟兹乐舞图惊艳现世。
舍利盒身彩绘上,一支由21人组成的“乐舞团队”跃然眼前,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翩翩起舞的舞者、专注弹奏乐器的乐手、手持棍棒舞动的表演者,甚至还有在一旁协助的孩童。乐舞团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丰富,其中6名舞者和两名持棍舞者脸上戴着奇特的面具。经考古专家深入研究认定,这便是古代龟兹地区闻名遐迩的歌舞戏乞寒胡戏,也就是“苏幕遮”。
舍利盒身彩绘上的就是古代龟兹地区闻名遐迩的歌舞戏乞寒胡戏,也就是“苏幕遮”。图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艺术风格上,这幅精美的舍利盒乐舞图巧妙融合了龟兹本地特色与周边地区乃至中原文化的元素。舞者服饰色彩鲜艳夺目、图案精巧别致,与中原传统服饰的某些元素相互呼应,展现出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龟兹乐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大规模传入中原。到唐玄宗时期,“苏幕遮”从最初的戏曲歌舞逐渐演变为教坊曲名,深刻影响了中原地区音乐舞蹈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公元648年,唐朝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至龟兹。此后,中原地区与西域往来更为密切,大量官员、士兵、商人以及僧人来到龟兹,甚至许多僧人在此主持建寺。中原地区佛教回传西域,龟兹佛教艺术深受影响,其中库木吐喇石窟因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原地区艺术风格的汉风洞窟而著称。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79窟主室坛基正壁供养人。图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为佛教在龟兹繁荣和发展的见证,库木吐喇石窟无论从壁画题材、艺术风格,还是绘画技艺等方面,都较完整地反映了公元5世纪至14世纪间龟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与变迁,也是中原汉传佛教回流的有力见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
天相图是龟兹佛教艺术中一种特有的题材,是对佛教宇宙观的图像展示。库木吐喇石窟群区第58窟主室券顶中脊,就绘有天相图。这幅图从里向外,依次绘有月天、立佛、金翅鸟、立佛、日天。里侧立佛头两侧,还各绘出云中蛇(龙)的形象。
日天、月天就是太阳神和月亮神。二者均为天王形象,头戴宝冠,身披盔甲,胸前有十字束索,身后有三角翼,下着短裙。天王身后绘出宫殿。宫殿为圆形,圆内绘放射状分布的直线。此类人格化的日天、月天图像渊源,可追溯到希腊神话。
库木吐喇石窟群区第58窟主室券顶中脊,就绘有天相图。图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而这种在建筑顶部中脊绘制天相图的构图形式,可以在汉代中原地区的券顶砖室墓中可以看到。结合西汉自张骞凿空西域以后,西域与中原地区密切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可以说,这种构图形式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库木吐喇石窟的天相图中,包含着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各种元素,可以说是多元文化荟萃的缩影。
龟兹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其中包含着多种文明的元素。这些因素涉及多方面内容,既有宗教方面的,如祆教、摩尼教、佛教曾传入龟兹地区,流行一时;也有艺术方面的,如音乐舞蹈、服饰、纹饰艺术等;还有技术方面的,如来自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源自古印度的石窟雕凿技术等。除舍利盒乐舞图、佛教壁画与器物外,龟兹博物馆珍藏着各处遗址出土的大量龟兹文字陶片、各种纹样铜画押等文物,记录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不仅是文物史实交流的⻅证,更是中华⺠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化的有力实证。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自深厚的土层中重见天日,跨越时间长河,向今人深刻诠释着各民族在新疆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征,有力论证了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宗教并存的地区。
龟兹文化经过历代发展,同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包容互鉴,深度融合,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一起,共同铸就了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