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社区每个月团聚的日子,我要穿上新买的衣服,带上孩子一起去”,阿依古丽·托乎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牵着两个孙子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去。一路上遇见几个邻居同行,大家都精心梳洗打扮,来到社区门口,在早已布置好的餐桌前坐下,品尝着各类干果。随后大家纷纷起身,与社区干部一起,将凉皮、炒菜、抓饭等送到每个餐桌上。大家边吃边喝边聊,欣赏着文艺节目,畅谈着社区变化和家庭琐事,从始至终,幸福满足和谐的气氛始终围绕在各族群众身边。
在阿克苏地区,自每月16日被确定为“石榴日”后,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在此日汇聚。为让各族群众能够在活动中交往更加密切、融情更加深入,阿瓦提县由各级党组织主导,在“石榴日”期间开设民族团结“百家宴”,形成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动实践场。这场持续开展的“小宴席”,让各族群众在烟火气中开出民族团结之花、结出交往交流交融的硕果。
图为阿瓦提镇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各族居民群众开展“感恩五月·石榴花开”融情文艺汇演暨民族团结百家宴活动。
宴席搭台,聚起共建共享“向心力”。由社区统筹组织的百家宴,打破了邻里间的“陌生墙”。在每月16日,由楼栋长负责敲响聚餐钟声。各族居民带着自家拿手菜围坐一桌,在分享美食中拉家常、话发展,原本分散的个体力量悄然凝聚。社区借势引导,将社区事务、民生需求融入席间交流,让各族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曾经的“各管一段”变成如今的“共商共治”,基层治理的“向心力”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增强。
席间,东北大姐提议大家一起铺平窗外泥泞空地,苗族大叔老杨马上表示能找到便宜石材,福建小伙表示愿出推车,独居老人说开水管够,也要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了解到大家想法后,社区干部立即记录下来居民们的需求,并顺势问修花坛种啥花,一顿饭工夫,材料、人工全部凑齐。
图为阿瓦提镇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端午节文艺汇演暨包粽子活动。
文化为魂,焐热精神交融“同心结”。以百家宴为纽带,同步打造“润心家园”,通过“思想润初心”“新风润民心”等举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家风家训文化墙讲述传统美德,国风馆、皮影戏展示角传承文化根脉,党员之家、道德讲堂凝聚思想共识……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用起来,与百家宴形成呼应,引导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中深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邻里情”真正成为“手足亲”。
小区长廊文化墙上,贴着维吾尔族大妈热孜万古丽写的“待人要像烤包子一样热乎”的书法,旁边挂着汉族小伙小王写的“做事得学拧螺丝——实打实”的谚语,贴近生活的话语也表达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国风馆里,回族小姑娘跟着汉族大爷学剪皮影,一个画戴小花帽的阿凡提,一个添扎羊角辫的娃娃,说“手拉手才好看,心连心更亲近”。
阿瓦提镇博斯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榴籽课堂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学习活动。
宣传赋能,激发进步创建“新活力”。将政策宣传、典型引领融入日常,让治理效能持续释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楼栋、好邻居”评选,每个楼栋选树“楼栋之星”,把身边人的暖心故事制成宣传版面,贴在小区显眼处。群众看着熟悉的榜样,自然学有方向、行有动力,“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渐浓厚。政策解读在拉家常中落地,服务需求在互动中明晰,“政策声”真正走进“百姓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
小区公告栏里,“楼栋之星”张阿姨的照片旁边写着她的故事:帮助独居的哈萨克族大爷取药,教新搬来的彝族小两口用智能电表,她也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同志一起做好人好事;社区民警每次开展反诈宣讲,会邀请李大哥“现身说法”,他常说还好有邻居的提醒才保住了养老钱……现在大家碰面时先互相提醒“有啥新的政策要留意”,并且一直表示深切感受到各民族群众邻里一家亲、守望相助的重要性,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从一桌桌家常菜到一条条治理新路径,阿瓦提县的“百家宴”,正以最朴实的方式,融进各族群众的心中,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