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胜利路街道:从“邻”到“亲” 扎实走好各民族互嵌融合之路

来源:克拉玛依市胜利路街道党工委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以创新举措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文化交融、民生融合、产业共融三维发力,搭建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让“胜利街巷”真正成为多元文化共生、邻里温情共聚、发展活力共涌的幸福港湾。

文化交融:从“共享空间”到“精神家园”

“以前社区活动场地挤,现在文化共享中心啥都有,书法课、非遗体验、春晚演出等各色活动轮番上演,各族邻居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黎明红旗社区居民王建春的感慨,道出了胜利路街道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

在红星商业街举办闪闪红星音乐节。

文化共享中心作为街道打造的综合性平台,1530平方米的空间内划分出文化浸润区、便民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冬不拉、葫芦丝等民族乐器与掐丝珐琅、绒花制作等非遗手作相映成趣。2025年以来,这里已开展烧箔画、宋代点茶等非遗体验10场,书法、国画公益课30场次,服务居民超2000人次。百姓大舞台上,“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群众春晚、石榴籽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轮番上演,退休党员韩君带领的“君子兰”调解室更成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暖心角”。

“邻里节”活动则让文化交融走出场馆、融入街巷。胜利路街道举办“邻里节”活动已有十九届,5月30日朝阳公园内,石油记忆展、传统游戏体验区人头攒动,舞蹈《青花瓷》与情景剧《古丽的美妆店》同台绽放,各族居民在剪纸体验、民族服饰试穿中拉近距离。

民生融合:从“关怀服务”到“情感凝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街道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需要关怀的“一老一小一青年”群体,用情用心用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结合胜利路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20%的人口结构特点,街道积极整合辖区医疗资源,积极促成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二门诊、前进门诊落地胜利辖区,引入中医理疗、开展全民体检,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普惠可及,成功构建起“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让各族老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关系到国家未来和家庭希望。街道充分发挥与克拉玛依区智慧青少年宫开展“宫社合作”的优势,丰富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内涵,健全青少年成长体系;长征社区开展“追寻红色迹赓续精神脉”红领巾小课堂活动,通过红色革命小故事和互动游戏,带领青少年们重温从南湖红船到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韶山红星社区开展“红心向党逐梦前行”青少年朗诵比赛,各族青少年在同台竞技中相互学习、彼此激励,通过语言的力量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心声。

长征社区开展百家宴活动。

随着“1+3+N”即1个中央厨房、3个社区食堂、N个助餐点的老年食堂用餐体系建成,长征、胜利、石油工人等社区食堂受到了各族居民群众的喜爱。百家宴上,大盘鸡、烤包子、黄面烤肉香气交织,居民杨建新的心声道出真谛:“你一道菜我一碗汤,饭桌上的热乎气儿把大家的心都焐热了。”张福贵举着油饼走向邻座的马木提·买买提:“上次你教我拌凉菜的秘方,今天我这油饼配你的皮芽子,绝了!”马木提·买买提笑着递过一碗奶茶:“等下教你弹都塔尔,就着你的油饼,琴声更亮!”这场“百家宴”,宴的是佳肴,聚的是人心。

产业共融:从“园区改造”到“发展共赢”

街道借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将老城区更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居民在胜利路街道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会现场向企业询问岗位信息。

这座由老旧中心医院改造而成的科技园,总投资2.49亿元,以“科技、绿色、时尚、现代”为理念,“克拉玛依之眼”喷泉的“石榴籽”造型、裸眼3D大屏等设计,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建筑肌理。街道通过做优服务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为入驻企业解读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协助企业申请相关补贴和优惠,让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成功吸引“七色花”“小马聚力”等33家科技企业入驻,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平台。

从文化共享的日常互动,到民生融合的暖心服务,再到产业共融的发展纽带,胜利路街道以“融”为笔,在克拉玛依大地上描绘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层实践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