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里的“三交”密码:吐鲁番文旅交融绽放民族团结花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四站走进吐鲁番市以及该市的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年诗意,正在吐鲁番市葡萄沟续写新时代篇章。随着旅游季来临,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绿洲,各族群众共酿美酒、共跳麦西来甫,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徐徐铺展。这座以葡萄闻名的5A级景区,正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样本。

图为葡萄沟景象。资料图片

文化润心:千年丝路文脉串起“精神纽带”

走进葡萄沟景区,百米诗词墙镌刻着葡萄主题佳作,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地标”。除了诗词墙,古民居改造的非遗展馆里,还有维吾尔族花毡、刺绣等技艺现场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的多元魅力。湖南游客黄丽芳说:“在葡萄沟看到的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等技艺很有特色。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我印制了一块手帕,图案和色彩非常漂亮。”

游客在葡萄沟景区里体验特色民俗。资料图片

近年来,吐鲁番市深挖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内涵,连续举办“葡萄节”“葡萄开墩节”等品牌活动。游客不仅能品尝甜蜜葡萄,还能参与葡萄酒酿造、馕饼制作等民俗体验,在互动中与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数据显示,葡萄沟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文旅活动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业态焕新:全域旅游绘就“共富图景”

作为新疆首批对外开放景区,葡萄沟见证着旅游业如何让各族居民走上致富路。如今,这里的“旅游+”模式正持续升级:5条特色旅游线路串联起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非遗集市里,艾德莱斯绸制品、手工乐器琳琅满目;“葡萄架下的匠人”手作工坊中,游客亲手制作陶艺、绘制葡萄主题文创。

创业的葡萄沟居民在自家院内打造特色民宿。资料图片

葡萄沟街道居民瓦热斯·亚森说:“社区帮助我们把葡萄地改造成采摘园,后面我也会弄个民宿,提升收入水平。”像瓦热斯·亚森这样吃上“旅游饭”的居民,在葡萄沟已近2000人。全域旅游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构建起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共富生态”。

乡村蝶变:特色街区激活“振兴动能”

漫步葡萄沟青蛙巷,彩色门窗与藤蔓交织,民宿、咖啡馆、特色餐厅错落有致。这个曾经的老旧街巷,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千人。吐鲁番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的“青蛙巷”“水磨巷”等四条特色街区,不仅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鲜活舞台。

五一假期青蛙巷游人熙熙攘攘。资料图片

“巷子改造提升以后,路变平整了,大家的房子都美观了不少,开了好几家民宿,我也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农家乐,供游客休息拍照。”青蛙巷居民玛依努尔·外力说,借助旅游东风,她家收入得到了可观的改善。通过社区合作社模式,各族居民联合经营民宿、农家乐,形成利益共同体。数据显示,特色街区带动周边居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真正实现“一条小巷富一方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文化浸润到业态创新,从增收致富到情感交融,吐鲁番市葡萄沟正以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这座充满魅力的绿洲,不仅是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的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