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旅游赋能聚合力 全域联动促“三交”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和重要载体。丝路同心圆特别推出“旅游促‘三交’”专栏,和大家一起分享各地“以文塑旅、以旅促融”新做法、新变化、新发展。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挖掘冰雪资源、民俗文化优势,通过创新文旅场景、打造特色IP,深挖文化内涵、融合多元业态,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情感链接场域,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交流互动、互嵌共融。 

拓宽全域旅游渠道丰富交往载体

借势《我的阿勒泰》热播效应,实施“航线织网+线路铸链”工程,架设“云端丝路”,2024年新开通阿克苏、克拉玛依、吐鲁番、喀纳斯等疆内干线及兰州、成都等跨省份干线,构建“3小时跨省文旅圈”,持续释放文旅产业发展活力。

以各类交通干线为纽带,推出一批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价值理念的精品旅游线路,并将其打造为疆内外游客和当地人交往交流的“会客厅”,不断拓宽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渠道。

“可可托海号”品牌列车首发仪式。富蕴旅游供图

依托航线网络,举办富蕴县足球联赛、“热雪丝路·活力可可苏里”冰湖游园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加深了交流、拉近了距离。品牌线路的开通也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各族群众铺就了增收致富路、搭建了民族团结连心桥,成为沿线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富蕴县累计接待游客19.06万人次、旅游创收1.65亿元。 

焕新文化活力 深化交流内涵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沉浸式体验与探究式研学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创建“1+N”非遗工坊(1个大师工坊+多个村阵地传习点),开发冬不拉制作、民族刺绣等非遗技艺体验课程。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成立剪纸协会,依托中秋、七夕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剪纸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了解剪纸背后的文化寓意,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铜’行古丝路‘秦’动阿勒泰”活动现场,各类乐器同台演绎。富蕴旅游供图

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丰富交融深度。联合陕西铜川市开展“‘铜’行古丝路‘秦’动阿勒泰”文化交流活动,两地艺术家联袂演出秦腔、哈萨克舞蹈等节目,互赠耀州瓷与民族刺绣作品,呈现出一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创新业态融合 提升交融质效

培育“冰雪经济生态”,实现产业互利共赢。以可可托海滑雪场为支点,推出“冰雪实训+跨境服务+赛事经济”融合模式。塔拉特村依托冰雪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开发“滑雪+民俗”套餐,150余名当地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辐射带动200余人灵活就业。2024—2025雪季,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累计服务国内外滑雪爱好者50万余人次,相关新媒体平台话题阅读量达9.9亿次,富蕴县成为了展现雪都阿勒泰的新名片、美丽新疆的新窗口。

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叼羊比赛。富蕴旅游供图

紧密结合黑龙江省援疆政策导向,以促进两疆(江)臻品互通互销为支点,小羊可可、富蕴黑鸡、戈壁果香等本地品牌的优质农特产品以及旅游资源、文创产品和传统歌舞走进佳木斯,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赋能。

构建“文旅+”格局,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出“刺绣+旅游”线路,在可可托海景区设立刺绣工坊,吸引各族游客参与“选纹样-现场刺绣-定制包装”制作全流程,让富蕴县的特色刺绣成为一张文化名片,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阿勒泰地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