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3月17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四站走进吐鲁番市以及该市的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近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来到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小学(简称托克逊一小)。在一间教室里,见到30多名身着戏服的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逐字逐句地学习秦腔戏歌《人面桃花》。
在学生稚嫩的唱腔中,饱含着对戏曲艺术的热忱,每一个专注的眼神,都像是在心底种下一颗传承的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文化润校,构筑育人“大观园”
近年来,托克逊一小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各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托克逊一小党总支书记彭桂琴说:“学校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将快乐教育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一池两廊四园五楼’育人环境,建成了传统文化、党史学习教育、法治教育等12个不同主题的育人阵地,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里的墙面上贴满了各族中小学生的剪纸作品。喇小飞 摄
步入校园,犹如迈进一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雪白墙壁上,学生剪纸作品造型多变;廊柱之间,二十四节气等中华文化的介绍妙趣横生。学校通过打造国学文化长廊、红色教育长廊、民族团结雅园等全景式校园景观,大力开展红色传承与沉浸式思政教育,持续激发全校各族师生的爱国热情,将爱我中华的种子从小植入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社团搭台,文化传承绽光彩
在湘润楼,60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经典诵读、书法、剪纸、戏曲等社团活动吸引大批学生踊跃参与。孩子们在这里诵唐诗、写宋词,一把把小剪刀在手中飞舞,剪出中华经典故事。
学生们在剪纸课上学习剪纸。喇小飞 摄
与此同时,学校借助“汉字英雄大赛”“经典诵读”“书香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师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让文化交流更加顺畅。这些活动双管齐下,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携手共进,共谱团结新篇章
彭桂琴介绍:“学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62个班级结为31对联谊班级。全面推动民汉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手拉手结对子,各族师生在结对子活动中亲如一家,营造出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和顺和谐的温馨氛围。”
身着戏服的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学习秦腔经典剧目《人面桃花》。喇小飞 摄
在学校的交流墙上,挂放着众多一小各族学生与湖南郴州市湘南小学学生开展各类联谊交流活动的照片。托克逊一小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充分发挥对口援疆优势,每学期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线上主题队会活动,每年组织师生赴湖南开展“湘吐少年手拉手·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有力促进了湘吐两地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榜样领航,点亮团结新风尚
“学校还坚持用身边典型人物来教育身边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胞工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班级’‘好学生’‘好教师’评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脱颖而出,营造起示范引领的浓厚氛围。”彭桂琴表示。目前,学校1名教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4名教师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学生获评“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成为全校各族师生学习宣传的榜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托克逊县第一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孩子成长,用心培植民族团结进步基因,让天山脚下万千学子携手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校园时代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