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谱写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共融新篇章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3月17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四站走进吐鲁番市以及该市的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春日暖阳洒遍大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的新城西门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葡萄架上,越冬后的葡萄藤正慵懒地舒展着身姿。红石榴广场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悠闲地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近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深入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实地探寻该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走出的一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共融的特色之路。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城西门村考察时,殷切嘱托:“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新城西门村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与优越的区位条件,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各族村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色大道”。

新城西门村红石榴产业园展厅内葡萄干、葡萄酒、葡萄原浆等各类葡萄制品琳琅满目。喇小飞摄

葡萄产业作为吐鲁番的“金字招牌”,也是新城西门村的支柱产业,全村85%以上的土地都用于种植葡萄。走进红石榴产业园,展厅内葡萄干、葡萄酒、葡萄原浆等各类葡萄制品琳琅满目。据新城西门村党总支书记塔巴热克・艾克拜尔介绍:“借助援疆项目与驻村工作队的支持,村里成功引入葡萄精深加工企业,以及欧佰电商、丝路骄子等新兴经营主体,构建起完善的优势农副产品联产联销体系。这不仅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还创造了270个就业岗位,同时吸纳周边村庄1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了35%。”

除了葡萄产业,新城西门村还充分挖掘当地悠久的养鸽历史,大力发展鸽子产业。村里建设了肉鸽养殖基地与鸽膳餐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品尝美食,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新城西门村旅游日益火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图为村民开办的特色民宿小院。喇小飞摄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新城西门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乡村旅游日益火爆,发展道路愈发宽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村里的街道上,一家名为“门洞商店”的小店格外引人注目。店主吾买尔・买买提讲述道,2020年,新城西门村与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结对共建,共同打造吐鲁番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当年秋天,在湖南援疆干部的引导与支持下,他在家门口开设了这家小店。

村民吾买尔·买买提为纪念湘吐友谊开设的“门洞商店”。资料图片

如今,吾买尔・买买提凭借小店积累了一定积蓄,还购置了车辆前往各乡镇赶集,生意越做越红火。为铭记湘吐两地的深厚情谊,他从新城西门村和十八洞村各取一字,为店铺取名“门洞商店”。这家小小的商店,不仅承载着吾买尔・买买提一家的致富梦想,更象征着湖南与吐鲁番两地的深情厚谊。吾买尔・买买提的儿子阿地力・吾买尔心中也因此种下了“到湖南上学”的梦想种子。

“村里的道路都硬化了,墙面上绘制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美彩绘。红石榴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谈及村里的变化,阿地力・吾买尔满脸自豪。

村民在自家小院打造的“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墙”。喇小飞摄

近年来,新城西门村通过打造百米“文物墙”、建设坎儿井水系旅游观光街“葡园路”、组织村民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让各族群众近距离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大家从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村民心中。

塔巴热克・艾克拜尔表示,新城西门村还通过选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推动湖南援疆干部与村民结亲、实施“一户一就业”举措,深入推进各族群众在文化、空间和经济等方面的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迈进。

如今的新城西门村,正以乡村振兴为笔,以民族团结为墨,描绘着一幅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