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逊县“杏花村”:以文旅融合促发展 谱写“杏”福篇章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3月17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四站走进吐鲁番市以及该市的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月18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来到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镇南湖村,这里作为新疆踏青赏花第一站,素有“杏花村”的美誉。

近年来,南湖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助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推动文旅融合,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述着旅游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杏”福故事。

3月18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走进托克逊县南湖村,聆听旅游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杏”福故事。喇小飞摄

“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2025吐鲁番杏花季文化旅游活动暨托克逊县第八届杏花季活动开幕式将于3月22日在南湖村举行。村民们早已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家家户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批游客做准备,整个村子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自2013年托克逊县紧抓时令优势举办杏花季文化旅游活动以来,村民们纷纷投身到旅游发展的浪潮中,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通过网络直播,线上销售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喇小飞摄

村民亚森·哈提曼说:“村里开始举办杏花节(季)以后,我开了一家超市,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一年比一年漂亮了!”

沿着杏花大道前行,随处可见各族村民为装扮村子而忙碌的身影。院墙上、马路边、杏树旁,装点着红灯笼、油纸伞、葫芦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村民吐尔逊·阿那依提老人也为“杏花村”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力,几十年来,他在疆内外不断收集各类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老物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办了一家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内,展示着各族群众不同年代的生活器具、传统服饰以及本地珍贵的历史遗存。喇小飞摄

在这家别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内,展示着各族群众不同年代的生活器具、传统服饰以及本地珍贵的历史遗存。让游客在观赏杏花之余,能走进馆中,真实感受祖国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生的优秀魅力。作为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吐尔逊·阿那依提的民俗博物馆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采访组还获悉,在即将到来的杏花季开幕式上,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将和湖南省昆剧团同台表演,为各族群众送上一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活动期间,村里还会举行杏花诗词大会、非遗传承体验、达瓦孜表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特色美食,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游客在民俗体验区打卡。喇小飞摄

为帮助各族村民吃好“旅游饭”,南湖村持续加大对文旅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展“好村民”“好邻居”等评选活动,营造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组织村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活动,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各族村民与游客的交往交流能力,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强了认同感、融合感、信任感,让“旅游饭”越吃越顺,各族群众交往越来越密切。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依托万亩杏林的旅游资源禀赋,南湖村深挖旅游产业,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丰富文化载体,以旅彰文,以文促旅,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在盛开的杏花下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谱写精彩的“杏”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