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坚持“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丝路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若羌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机制建设、打牢思想基础、推动产业发展、开展共创共建、加强基层治理,实现党建工作与民族工作同频共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若羌县委被评为“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4年,若羌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同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15个“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之一。

“党建引领+机制建设”强组织。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5年规划、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牵头协调、民族部门履职尽责、部门单位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要求,列为绩效考核、精神文明等考核刚性指标,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党建引领+思想教育”筑根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打牢思想基础,把准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纳入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计划和各级党员干部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重点内容,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内容,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在“若羌零距离”开设“书记谈‘铸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刊发理论文章48篇,推送民族团结进步的应知应会、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890余次;制作《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若羌》《红枣石榴相映红盛世楼兰谱新篇》等20余部民族团结微视频、专题片,传播若羌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惠民生。强化组织引领,找准发展方向,把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抓手和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主渠道,抢抓自治区推进“若羌新城”建设有利契机,积极融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千亿产值新材料产业园”“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八大绿色矿山产业集群”“疆电外送”第四通道,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决本地群众就业问题。围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建设少数民族村寨1个,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17个,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建立村级帮带互助小组,带培村级致富带头人170余人,向各族群众传授现代化生产经营理念和农牧业生产技能5000余人次,促进各民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守望互助、共享发展红利。

“党建引领+共创共建”聚民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各族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在共居共学中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先后打造了一批互嵌式市场、经济街区、示范村、社区、小区;深化“结对子”学习交流,实现中小学校混班混宿,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交错融居、深度嵌入。深入实施“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专项行动,组织2批85名群众代表赴北京、河北参观学习,组织5户17名“最美家庭”群众代表赴其他省市区开展“三交”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学生赴疆内外开展研学活动20场次、1659人次。在共事共乐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和亲戚游家乡”等联谊活动12.9万场次;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一起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交流活动1.2万余人次,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树“枣香楼兰·石榴情”县域民族团结进步品牌1个,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33个,创建州级示范单位106个、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国家级示范区1个,实施“微行动”细胞工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和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利益,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民族交往融合通畅,努力构建民族团结的社会治理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劳动、婚姻等基本权利;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打造智慧若羌平台,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若羌、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智享生活”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若羌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县、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广泛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幸福感、荣誉感。

供稿:若羌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