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1月15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三站走进阿克苏市、库车市、拜城县、温宿县、柯坪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近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走进阿克苏市依干其镇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看到聚心茶社里锣鼓阵阵,引得村民拍手叫好;浙疆书院中,青少年学生提起毛笔,在纸上写下“民族团结一家亲”……
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的浙疆书院里,青少年学生正在练习书法。喇小飞摄
近年来,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互嵌式村(社)合一优势,实施铸魂、共富、家园“三大工程”,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绘就出一幅动人的民族团结和谐画卷。
寒假期间,早上的浙疆书院,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飘荡,十几名青少年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旁,手执毛笔认真练字,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写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我中华”字样的字画。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党支部书记马建星说:“村里以书法培训为基本形式,邀请阿克苏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为孩子们教授书法知识和技能。老师们以字体演变讲解中华历史故事,以写春联等活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孩子们不但练就了一笔好字,还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了文化认同。”
村民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和邻居王学忠是村里出了名的好邻居、好姐弟,他们的民族团结故事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的丈夫去世得早,孩子们都在外打工,邻居王学忠便常常给她教授蔬菜、黑木耳的种植技术。不论是种菜,还是打理果园,只要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有不懂的地方,王学忠总是第一时间过来帮忙。
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的村民正在查看蔬菜苗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王学忠在阿克苏市做生意,有时和妻子外出进货几天都回不来。每当这时,姐姐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就会主动帮他照看家里的大事小情。王学忠的维吾尔语说得很好,姐弟俩能熟练交流,这都是阿瓦罕大姐教他的,弟弟的维吾尔语好了,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也不甘落后,主动跟王学忠学起了国家通用语言。
如今,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的家成为了村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她常常向前来参观的各族群众说,“各族群众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榜样带动作用,通过选树示范典型、强化宣传教育等方式,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深厚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年来,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不断引进技术傍身的种植人才,迁入村民携先进技术与本村村民共同发展,全村各族群众实现嵌入式发展,1900多名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展现出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民族融合向纵深发展。走进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的设施农业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瓜果蔬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阿克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陈林先正给村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得益于优秀的水土光热资源、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近年来,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多元化增收的重要抓手,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方式,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口袋鼓了、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建设美好共有家园便提上日程。近年来,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实施家园工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聚心茶社里,各族村民正在欣赏文艺演出队表演。喇小飞摄
马建星说:“村里投资436.4万元,新建污水管网、防渗渠、煤改电、智能温室、太阳能路灯等重大项目,积极宣传‘做饭上灶、吃饭上桌、睡觉上床、入厕冲水’的健康卫生生活习惯,引导各族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的蝶变是阿克苏市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阿克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村(社区)等,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相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团结的壮丽画卷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