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市:华丽蝶变的龟兹“小巷人家” 绘就“三交”新画卷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深调研、挖亮点、促交流。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1月15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第三站走进阿克苏市、库车市、拜城县、温宿县、柯坪县,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度采访报道。采访成果将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一刊一网一号”宣传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倒一碗热茶,弹一首曲子……窗外寒风凛冽,屋里温暖如春,数十位老人围坐在茶馆里,袅袅升腾的热气中,包含着浓浓的新疆味道,也潜藏着龟兹小巷经过改造提升后,成为集中展示龟兹文化、民族团结和社会治理成果的重要窗口。

近日,“丝路同心圆·基层行”采访组来到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见证该市老城区如何实现保护开发和谋求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绘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新画卷。

作为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和晚清及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老街区,龟兹小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用好这块金字招牌,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成了辖区党员干部的当务之急。

有感于新疆文旅市场的火爆,萨克萨克街道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改造升级后的龟兹小巷。喇小飞摄

2023年5月,小巷启动了第一期改造提升工程。街道组织开展20多场宣讲会,给各族居民阐明小巷改造的好处,争取大家理解支持;筹集3万元启动资金,先期改造200米小巷,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清除垃圾、平整道路,自学调配油漆、粉刷墙面,群众深受感染,纷纷加入建设共有家园的队伍。

“辖区4000多名居民和100多名党员干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捐出各种老物件和装饰品,共同完成了小巷的一期改造。”萨克萨克街道干部阿依先木古丽·吾买尔说。

“小试牛刀”获得成功后,小巷各族干部群众趁热打铁,申请利用上级和援疆指挥部各类资金逾千万元,在2024年又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将小巷拓展到1000米,形成完美闭环。

为促进小巷的文化旅游发展,街道专门成立了文旅办公室和文旅公司,以实现巷内各族居民业态、商铺运营和游客服务统一管理。街道成立专班,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小巷有序运行。

游客在龟兹小巷中喝茶交谈。喇小飞摄

通过精细入微的改造和细心的“绣花式”提升,既保留了龟兹小巷的历史脉络肌理,又活化利用了老街区的历史人文。原本鲜有人问津的小巷,如今摇身一变,成功蜕变为集特色饮食、民族服饰、歌舞乐器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赢得了各族居民的高度赞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

漫步龟兹小巷,仿佛进入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特色物件为小惊喜的时空隧道,不少角落的展呈让游客惊喜连连。

巷首的瓷器墙上,中华传统工艺瓷器与各民族特色纹饰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在细微处体现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生动描绘了新疆各族群众水乳交融一家亲的景象,成了各方游客拍照留影的地方。

放眼望去,一片艾德莱斯丝绸油纸伞映入眼帘,特色艾德莱斯纹饰和传统油纸伞骨架有机融合,出新出奇,赋予了中华伞文化新内涵。巷中随处可见中原风格的四合院古民居、色彩斑斓的花木门扉、古色古香的菱形窗格,丰富的建筑元素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

“龟兹灯笼”挂满小巷一角。喇小飞摄

阿依先木古丽·吾买尔说:“小巷打造至今,先后引入各类业态33种,167座老屋重焕新生,招商引资达7000余万元,带动2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2024年吸引游客105万余人次。目前已形成多民族、多业态的互嵌式发展旅游区。”

小巷烟火浓,老城生活暖。从3万元、200米起步,龟兹小巷不断进行“微更新”,换来了“大蜕变”,成为库车市的一张旅游金名片。

在设施的改造提升过程中,库车市党委、政府、援疆指挥部对龟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结合运用、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等措施做法,极大改善了辖区各族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也激发了大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库车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阿不都外力·沙木沙克说:“库车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类型非常丰富,我们对包括龟兹小巷在内的老城区进行改造提升,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保护历史的同时,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吸引各地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引导各族群众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