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篇 | 库尔勒市:“五个互嵌”共建各民族融居家园

来源:丝路同心圆

编者按:为进一步挖掘推广各地统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交流互鉴,“丝路同心圆”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丝路同心圆·基层行”专栏,第二站去了巴州部分县市进行采访报道,以“图文+短视频”形式,展示了基层统战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即日起,推出“经验篇”,敬请关注!

近年来,库尔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优化融居条件,深化空间互嵌。坚持以自治区“一圈一带一群”城市发展战略为牵引,持续优化城区布局和资源配置,改造老旧小区,打造示范小区,全面打造各民族融居社区环境,形成了各族群众“共住一座城、共吃一桌饭、共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共建一个家”的互嵌式居住格局。坚持安置小区与商品化销售小区相结合,建设安置项目14个、5728户,惠及1.7万余人,各族群众融居条件不断改善。加大房屋契税补贴力度,支持各族群众混居融居,推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格局。

丰富联谊活动,深化文化互嵌。搭建融情交流平台,依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同过一个节”“你到我家包粽子·我到你家吃馓子”“我们的年夜饭”等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融情交流活动;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抓手,持续巩固“我和亲戚游家乡”“我和亲戚有故事”等融情品牌活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展示活动,广泛征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意义的刺绣、古筝、书法等展品和文艺节目参展,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一乡一品、一街道一特色”要求,创作文艺精品,深入村、社区开展百日演出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30余场次,各族群众亲缘情谊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增进。

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经济互嵌。推动实施用工企业和劳动力双向选择对接“菜单式”服务,实现各民族员工互嵌式就业、高质量稳定就业。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香梨、棉花、牛羊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各族群众有产业、有就业,稳得住、能致富。推进香梨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通过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销售,打造“库尔勒香梨文化旅游节”城市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活动,为企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推广纯信用“信易贷”产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用好“三个路径”,深化社会互嵌。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用好红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市级宣讲团示范讲、各企事业单位重点讲、基层骨干全面讲的宣讲格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深入推进兵地融合,第二师29团、30团与库尔勒市兰干乡、恰尔巴格乡、和什力克乡、上户镇、库尔楚园艺场所属的10个连、村“一对一”结对,实施“组织强村、产业富民、科技兴村、教育惠民”兵地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混班混宿,积极调整中小学布局,形成各族学生从小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浓厚氛围;与石家庄市教育局及教科所签订帮扶协议,助推库尔勒市4个幼儿教育集团、45所中小学与石家庄市幼儿园、中小学一对一结对共建;开展“小小石榴籽书信手拉手”活动,覆盖全市少先队员6万余名,来往书信4万余封,两地青少年学生感情不断增进。

加强宣讲宣教,深化心理互嵌。常态化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开办“民族团结故事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说经历、谈感受、话发展,生动讲好梨城民族团结故事。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推荐“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候选人、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开展“传承榜样力量强国复兴有我”先进典型宣讲活动,营造关心关爱模范、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