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4日,新疆统战部长会议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好统战工作责任制,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丝路同心圆”推出“书记谈统战”专栏,将陆续刊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履行统战责任把牢工作主线
朝着建成教育强区目标扎实迈进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 李国良
落实党委(党组)统战工作责任制是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进一步强化统战意识,履行统战工作职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建成教育强区目标扎实迈进。
一、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新疆的教育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聚焦“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美丽新疆的栋梁之才。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实教育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用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等鲜活育人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提高思政工作队伍育人本领。要高质量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化拓展“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持续完善疆内外、兵地间、南北疆学校和师生“结对共建”体制机制,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心灵深处。要巩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动各族学生从掌握“听说读写”向理解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拓展。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配齐建强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吸纳和引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选拔使用,建立定点联系高校、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落实党外知识分子关心关爱措施,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发展新疆教育事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当前,新疆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南北疆和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还比较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愈发强烈。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实施县中振兴计划,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育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综合因素,前瞻布局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建设。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教师学历和素质提升计划,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骨干教师。要多方培育引进教师资源,用好银龄计划、援疆教师、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志愿者及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等,鼓励援疆教师、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留疆工作。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深化高校人才评价改革,健全社会人才供需预测预警制度,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三、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持续推进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实现党中央赋予新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五大战略定位”,离不开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确保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落伍、不掉队。要强化高等教育支撑作用,实施新疆高校布局优化工程,加快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双一流”建设,推进理工类、应用型大学建设,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支持更多高校申建博士、硕士学位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围绕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向西开放等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布局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化工、棉花纺织、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水利设施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学科专业,打造一批国家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专业。实施高校科研能力提升和重大任务攻坚计划,布局建设教育部新疆高等研究院,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建设服务自治区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鼓励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打造“留学中国·学在新疆”品牌,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