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实做细各类项目,扩大范围、增加频次,丰富载体、加深程度,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更加注重基层基础,拓展“三交”的深度广度。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受援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乡村基层干部、基层干警、老师、医生、青少年、模范代表、优秀家庭代表、妇女代表、宗教人士、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社会群体3390余人次分批赴皖,通过学习培训、跟岗锻炼、参观考察、认亲结对、研学交流等形式开展融情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进交流,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2024年,两地交流人数首次突破10000人。
更加注重平台载体,激发“三交”的创新活力。着力加强受援地干部人才培养,支持受援地选派乡镇党政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妇联主席等组团式赴皖学习培训和跟岗锻炼。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组团式”援疆力度,深入实施“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安徽援疆品牌项目。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受援地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显著提高。皮山县15所学校选派216名优秀校领导、骨干教师和18名优秀学生代表到安徽进行跟岗学习交流,选派1154名优秀师生代表到安徽、北京、陕西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安徽15所学校选派56名教育专家到皮山县开展结对帮扶、送教助学活动。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大学分别组织50名大学生赴皮山县支教。皮山县人民医院选派30名医务人员赴皖进修。
更加注重内容内涵,提升“三交”的质量效果。突出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持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石榴籽一家亲”“石榴籽祖国行·我在安徽有个家”等皖疆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暑假期间组织30批次皮山县1459名优秀学生代表、少先队员赴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参观学习;安徽省16个市的58所学校和皮山县16个乡镇的6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关系,皮山县2.7万余名学生与安徽结对学生通过书信,增进学习交流。推进“石榴花·巾帼援疆”行动,实施皖和两地“最美家庭一家亲”交流活动;持续推进“万人游新疆”系列活动,组织开通旅游援疆“皖和号”航空+专列11批次;组织参加结对认亲、歌舞演出等极具互动性活动,促成44对皮山家庭与210名安徽游客结对认亲,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了新内涵、打造了新的着力点,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更加注重宣传互动,促进“三交”的协同互嵌。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和田地区10名书画专业人员赴安徽开展交流培训、举办书画展。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文化耀和田”活动,邀请安徽黄梅戏剧院专业剧团来疆送演,在乌鲁木齐、和田地区皮山县演出11场次,让新疆各族群众切身感受黄梅戏的精彩魅力,领略经典剧目所蕴含的中华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支持新疆艺术剧院《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大型音舞诗画赴安徽公益展演。支持“和田·中国特种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暨和田地区名优特色农产品“皮山礼物”展销订购活动走进安徽,安徽省330家协会、企业与皮山县企业签订订购协议。积极协调中央和自治区媒体、网络大V到和田地区皮山县考察采风、宣传推介,着力讲好新疆故事和安徽援疆故事。
供稿: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